心灵的自然宁静 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 | 2016-09-28 | 2952 |
心灵的自然宁静 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 ——读《瓦尔登湖》有感 “物欲”、“浮躁”、“追逐”,这些词语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代名词,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、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因,失去了精神追求,过着物欲的生活。人们趋之若鹜的是各种物质、欲望、名利,仿佛只有满足了物质上的需求,才能满足生活所需、满足精神所需,也就是所谓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然而,我们的生活不该是这样的,除了各种物质和欲望之外,我们还应该拥有享受自然,回归本真的能力,美国作家梭罗就在《瓦尔登湖》一书中给出了我们这样的答案。 《瓦尔登湖》是一本宁静恬淡的书,亦是一本质朴纯真的书,它还是一本脱离了低级趣味追求人性中“真”、“善”、“美”的书。当我们放下世俗的尘嚣,忘掉周遭的一切不平静,静静地,静静地捧起这本书,细细品味,总会发现深埋在生活中的美与好,它会在我们的心里开满一片一片的花儿,使我们通往那片人人向往却无法到达的桃花源。 19世纪的上半叶,人们无限制的追逐着金钱与财富,为了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,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整日忙碌着。聚敛财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唯一目标,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不顾一切。人们疯狂、贪婪、过度的攫取、霸占着有限的自然资源。在开垦荒地的同时,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流失,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,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。在这样的时刻,梭罗却可以远离尘嚣,独居在瓦尔登湖畔,他想要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,寻求一种更加诗意的生活,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,春种秋收,自给自足。他与自然为友,与湖水、森林和飞鸟对话,在林中观察动物和植物,在船上吹笛,在湖边钓鱼,晚上,在小木屋中记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。他追求精神生活,关注灵魂的成长,他骄傲地宣称:“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,与这个王国相比,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,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。”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: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,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,非但没有必要,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。 无疑,梭罗是幸福的,他得到了更多内心的宁静,他拥有着旁人无法企及的“真正的生活”。也许你会觉得,生活在湖畔,那是该多么辛苦啊,生活的一切所需都需要自己动手,不劳动者便不得食,若是在大城市中,不是轻松的多吗?然而,在《瓦尔登湖》里,梭罗却告诉我们,“ 最富有的时候,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。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。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,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,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。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,无论衣服还是朋友。把旧的翻新,回到它们中去。万事万物没有变,是我们在变。”嗯,这是一种多么清澈毫无尘世的污秽的生活态度啊,闲适恬淡到让我觉得我曾经的生活是多么的“不堪”,当我们为着所谓的“生活”疲于奔命的时候,我们何曾发现,其实还有另外一种“生活”,而这种生活,才是“真正的生活”。 其实不止是梭罗,早在东晋时期,靖节先生就已经过上了这样“真正的生活”,所以在我看来,他才是最懂得发现生活之美的人,他才是最浪漫的人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、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田园”、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,这些诗句,爱闲静,念善事,抱孤念,爱丘山,有猛志,不同流俗,靖节先生不是一个俗气的人,他“性本爱丘山”,梭罗与他,不约而同。 放下《瓦尔登湖》,闭上眼睛,沉静下来,自己仿佛到达了一个从来不曾到达过的境界,得到不曾有过的放松。睁开眼睛,我们还是要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,我们还是要去为了生活而努力奋斗。诚然,能够做到这样完全遵循本心,质朴纯真的人,只是少数,我们只能是尽力的去接近。但若是我们有了追求自然的心,即使是不能远离尘世的喧嚣,也能得到自己内心的平静,不是吗? 努力的去接近自然吧,“真正的生活”就在那里。 |
本站 | 管理员 | ||
时代,为世界而造 | 旅行随笔 | ||
|